第8版:书香中国

不应被忘却的记忆

□杨小凡

《酒殇》,杨小凡著,作家出版社,2024年9月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现实主义写法。这是我的写作偏好,也是我的文学追求。

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作家也一样。我认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必须对当代生活有所作为,在当今急剧变化的时代中不能思考缺席、不能失音、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字。哪怕以史鉴今或借科幻喻今,总要与现实和人心相关联、有响应。否则,就称不上真正的作家,就远离了读者和社会。

20世纪90年代初,我有幸加盟国内一家白酒企业,从而进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块前沿阵地。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尤其是20世纪末与21世纪之初的那段时间,国有企业改革曲折、艰难的前行之路,真的太值得大书特书,它是中国经济极其重要的历史存在,影响并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企业的直接经历及间接见闻,使我感受到了国有企业在产权国有、所有者缺位、政企不分、体制僵化、机制不活的生存环境中,在残酷的国内市场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夹缝中前行的艰难,而且最终由于体制机制不活、效益下滑、外企争夺等原因,只能以产权改革的形式走向民营化。此外,在当时的背景下,作为资本经营者的国有企业掌门人,在与代表资本所有者的政府官员的互动中,对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对于你来我往的较量,其内心深处的自我判断都是复杂的。这种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人格化,在运营过程中很多时候是背离经济规律的,真正起作用或起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人,那么,人的优劣、人性的复杂便转而影响了企业和经济的发展。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一种创作的冲动和思考便自然生成。

近年来,工业题材、改革题材的小说一直不够活跃,我认真思考其原因,可能是作家对这些题材的深入了解不够,写出的作品不能打动读者。作为长篇小说写作者,如果对要写的题材不熟稔,甚至没有亲身经历,仅靠采访、资料、虚构,可能真写不出有血肉有筋骨的作品。但是,有经历了也不一定能写好,小说不是报告文学,它不能是现实的照搬和摹写,必须在深刻理解素材后,进行高于现实的全新虚构。

基于此,我以天泉酒业为背景,镜像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商业环境中,企业改革、改制的艰难发展历程。天泉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不但固守了“天泉御酒”全国名酒的品牌地位,同时通过一系列收购措施,从单一的制酒公司发展成为经营多种业务的天泉集团。我对这一发展过程中的情节和细节进行了具体深入的描写,力求环环相扣,充分展现经济领域中的资本积累与商业运作,以及政企之间、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生存环境,真实反映国有企业现状以及国企改制中错综复杂的诸多因素与矛盾。天泉集团经过艰苦的努力与运作,终将改制成功,这是我呈现的带有理想主义的最终结局。

我国国企的改革历程,是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我在这部小说中反映和记录了我国国企改革至少20年的发展历程,所选取的样本就是天泉公司。作品所描写的天泉公司的发展脉络,始终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形势、发展规律等时代大背景相吻合,可以说,天泉公司的历史,形象地折射出了中国企业的发展轨迹及其发展前景,这也是我创作这部小说的立意。

在人物塑造方面,我着力塑造了一位有理想、有胆识、锐意改革进取的当代企业家形象——天泉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戚志强。通过一系列曲折复杂的情节,小说多角度、多方面地刻画了戚志强深谋远虑、敢做敢为,既不平庸保守,又不盲目躁动的大将风度。作为第一代企业改革家,他身上既有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经济思想的烙印,又有改革开放后历练出的眼界与胸襟。这个形象在当时的国有企业中,有其典型意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虽然他身上没有完全摆脱土生土长的国有企业家的某些思想局限,但他的素质和作风却是正面积极的。

这部小说从题材上看,是写企业变革中的现实生活,但我并没有局限于写社会和企业的变革,而是力求表现出生活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力求以强烈的文化意识以及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坚守和追求,使读者对现实生活产生新的认识。我想以此来记录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记录这一进程中发生的故事,及其带给人们的思索。我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一直是取积极态度的,所以在这部小说中,我通过对事件和故事的叙述,塑造了老一代国有企业负责人与新一代国企业负责人在观念上的冲突和价值观的异同,进而刻画国有企业负责人恪守政治、法律、道德、情感底线的智慧与才能、信念与理想、艰难与追求、探寻与求索,尽力展示自己对现实和人生的理想主义情怀。

长篇小说的根本问题是世界观问题,就是你怎么看世界,怎么想象世界。长篇小说涉及一套对世界的假设,比如,我相信世界和人生是以某种不易被知晓的内在联系构成的,相信所有的事物和人生都自有其意义。我相信自己是在讲述一个重大的、关乎人性的故事,相信这里边有命运,有英雄和受难者,有诉诸所有人的重要情感和困境。有这样的追求与写作逻辑,小说才有可能变成有价值的文本,题材、事件、人物、细节才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在《酒殇》中,我表达了在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那近20年间,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政府人与企业人之间、政治计谋与企业韬略之间、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多重博弈与主题变奏。国有企业的命运、国有企业经理人的命运,被放置在一个极具艺术真实的背景下展开,目的的正当伟大与手段的萎缩扭曲,构成了这部小说的悲壮与崇高。

如今,我在类似《酒殇》这样的国有企业工作已过30年,从基层员工一直到担任高管。基于这种背景,总有人会好奇我的小说里有多少是真实故事。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部小说是虚构的,与我服务的企业没有任何关系。一个小说写作者的想象和虚构能力,是评判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一个作家的生活记忆与他的叙事资源是密切联系的,但虚构和想象同样至关重要。在虚构的世界里,所谓的真实就是对自己所写的人和事深信不疑,只有你相信自己的想象世界,只有内心足够强大,你写出来的世界才会有足够的重量。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才可以说,这部小说里的人与事,并不是我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人与事。

生活之树常青,作品永远来源于生活,作家永远是在生活之后的。我的经历使我有一批体制内和企业中的朋友,他们都是说真话的,书中的很多人物都有我生活中熟人的精神特质,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因为这些人的神采已经深深烙在我记忆中了。他们都是人,都有七情六欲,我与他们的感情,让我不得不以文学的形式对他们多一点关注和关心。这也是我以写作,对这些人、对自己以及自己这些年生活的一种回报。

2024-10-25 □杨小凡 1 1 文艺报 content76697.html 1 不应被忘却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