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艺谭

可观可感可游:走进“非博会”美不胜收

□杨立华

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现场,观众体验象征吉祥与美好的“簪花”文化 图片来源:齐鲁网·闪电新闻

非遗,是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民族的智慧。金秋时节,一场非遗盛宴悄然拉开帷幕。10月17日至2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下简称“非博会”)在山东济南举行。步入舜耕国际会展中心,琳琅满目的非遗展品令人目不暇接,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诉说着古老的技艺传承。传统的音乐在展厅中回荡,那悠扬的旋律如同穿越时空而来,勾起人们对往昔岁月的回想。在这里,每一个展位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历史。人们穿梭在各个展区之间,感受着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领略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

与历史的一次温暖触碰

本届非博会以“保护传承 守正创新”为主题,全面展现了20年来中国非遗保护的实践成果。走进“中国非遗保护20年成果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传承和保护的历史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长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这幅长卷就像是非遗的时间账本,记录着无数非遗传承人的辛勤付出与坚守,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岁月长河中的传承与发展。细细观看后,我心中感到无比温暖,为我们拥有如此灿烂的非遗文化而自豪,也为那些默默守护和传承非遗的人们而感动。

跟随人群,沿着游览动线,我走进一个个展位,感受到了组委会的用心和匠心。“美在生态更生动”“美在匠心更创新”“美在乡村好光景”“美在交流与互鉴”“非遗新知识”“科技新呈现”等展览充满了时代感、现代感与科技感。82个极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展示了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动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的工作成果,让整个展览的吸引力拉满,也调动了现场观众的胃口。每一个展位前都是人流涌动,游客络绎不绝。为了看清展品人们都要挤一挤,甚至排队等待。绣品、首饰、布艺、皮影、烙画、面塑、社火脸谱、民族服饰、瓷器琉璃、琴棋书画……展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这次展览,让我感觉触碰了历史,也览尽了山河。文物是静止的珍馐,人们能从中窥探过去的荣光,而非遗却是“活”的技艺,可以从中看见传承。一个民族装扮的手艺人现场织刺绣,飞针走线绣出一只玲珑俏皮、栩栩如生的银丝白猫。一个年轻银匠小伙拿着锤子一直在那里敲敲打打,一块精美工艺银饰在他手中熠熠生辉。还有人在现场表演皮影,有一群小学生在跟随手艺人研学剪纸、拓画,有个求知欲强的小姑娘叽叽喳喳地问这问那,有个文艺的阿姨拿着精美又价值不菲的首饰反复打量、试戴……每一个展位上都有愉快的交易,每一个展位上也在进行着艺术的对话。看着淘到好物而满脸笑意的脸庞,看着一群涌上舞台与非遗演员互动的人,看着排长队等待体验的研学队伍,我仿佛看见了空气中流动的历史。一件件来自祖国各地、有着不同历史底蕴的非遗作品,像是一个个历史的注脚,你一触碰就能告诉你答案。

科技与非遗融合碰撞

新创意随处可见,新体验聚拢人气。这届非博会上,非遗不仅可观可感可游,还以新技术打开了新维度,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新视角。

“美在创意与共享”“科技新呈现”展区,重点呈现非遗与新技术结合之美,通过沉浸式应用场景,让观众领略到非遗的时尚与新潮。走进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布设的展区,多位观众头戴VR眼镜,时而抬首,时而低头。出于好奇,我也加入其中体验,抬眼望去,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映入眼帘,殿内铺设的正是苏州御窑金砖。VR影像的分辨率极高,金砖的纹路以及故宫的建筑细节都清晰可见。行至纸鸢漫游空间,轻轻拖拽,风筝应力而飞入空中,这一新奇体验吸引了众多小朋友们在此排起长队。许多孩子体验完马上选购了潍坊、天津等地非遗传承人的风筝作品。新的科技手段让景泰蓝传统制作技术也不再高深,点点鼠标就可以了解国礼景泰蓝“四面方尊”的制作工艺。还有京东方艺云非遗作品数字化展区、抖音的百YOUNG非遗体验、百度百科的AI非遗馆,让观众不禁感叹非遗与科技融合碰撞美不胜收。

非遗插上科技的翅膀,自如地穿梭于物理与数字空间,这不仅拓展了非遗的生命维度,还赢得了当下年轻人的青睐。许多非遗技艺由于枯燥、繁复且艰难,往往面临传承困境。值得庆幸的是,数字技术为非遗传承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正如展会上所展示的众多非遗创作、生产场景,现代技术详尽地记录非遗的制作过程,保存重要的技术数据和档案。即便某些非遗因暂时的无人关注而消逝,也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重新燃起复活的星星之火。非遗,将因科技而兴,也因科技而长久地“生”。

“非遗+”唤醒古老技艺新活力

一张竹纸轻覆于谱盘之上,一把沾墨毛刷均匀刷印,一幅样式新颖的福字图跃然纸上……福建宁化的巫根松用古老的活字印刷术制作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引得大家纷纷拍照留念。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宁化木活字印刷术,是中国有幸保留下来并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之一,至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多数使用打印机打印,木活字印刷术逐渐失去市场。面对强大的互联网浪潮,宁化木活字告别单一的线下修谱模式,积极开拓网上市场,转向木活字工艺品、书本印刷、经典文本印刷工艺品、个性印章等多元化发展之路,让一度冷清的木活字重焕生机。

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展区,参展人阚兴惠向观众介绍点银壶、琉璃等山东本地手造产品。她说,此次带来的不少展品受到欢迎,尤其是产自山东博山的五色琉璃、鸡油黄手串、五彩葫芦等。其中,各类琉璃制品现场已经收获意向订单,主要是来自景区、文化机构、博物馆的预订。

如今,“非遗+”的创新呈现愈发丰富,已然成为文化消费的新时尚。越来越多人将非遗项目经过重新设计创新融入日常生活中,让非遗与衣食住行结合起来,让非遗传承人、传统文化项目走进了大众视野。

传统的非遗展示方式往往局限于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形式较为单一且缺乏互动性。这次非博会推动山东全省各地同步在景区、街区、社区广泛开展非遗社区实践活动,将博览会带到群众身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精彩的非遗项目。这种创新的展示方式,不仅让非遗更加贴近百姓生活,也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非遗实践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艺术瑰宝,而是成为人们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美好,在新时代继续绽放着光芒。

(作者系青年评论家)

2024-10-30 □杨立华 1 1 文艺报 content76762.html 1 可观可感可游:走进“非博会”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