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少儿文艺

共绘中国儿童文学的世纪篇章

——“学科建制与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学术论坛”侧记

□任 超

儿童文学关乎儿童的全面发展,其意义远不止于文学本身,更在于它对儿童心灵的滋养和塑造。9月21日-22日,由浙江师范大学主办的学科建制与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学术论坛以“和平:儿童文学的永恒旋律”为核心理念,聚焦中国儿童文学百年来的学科建制历程,共同探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路径与未来方向。

探讨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创新与未来发展的重要契机,是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儿童文学的“元概念”,立足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学”本体,细致梳理其发展脉络,深入挖掘文本的结构与价值,旨在广泛而深刻地探讨中国儿童文学的本体性特征与核心议题。

“儿童本位”论的建构过程受到中外两方面思想资源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主体性的儿童文学理论。国际格林奖获得者、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朱自强教授将中国儿童文学史概括为“观念在先,创作在后”的特殊面貌。在现代“儿童本位”论基础上发展出的当代儿童文学的“儿童本位”论,既是中国的原创理论,对世界儿童文学理论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价值。经典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不仅加深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互动,也为促进了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张生珍详细梳理了《安妮日记》在中国的翻译历程与改编实践,《安妮日记》中的犹太人日常生活书写及其大屠杀文化记忆,通过德中、英中等多种翻译路径,转化成为了跨种族、跨文化的共同记忆,反映出中国读者内心深处对于和平、爱与美的呼唤和追求。

现代作家的儿童观及儿童文学创作也成为与会专家关注的议题之一。汪曾祺在1960年代的创作转型及其成因是郑州大学李勇教授密切关注的议题。他谈到,始于1961年的《羊舍一夕》,汪曾祺植根于“童真”的生命体悟,从现代主义转向民间意趣和情致的现实主义之路。这一转变,在当时粗粝、急躁的整体创作氛围中,持守了“文学”应有的动人和深邃。

“人工智能早已融入了文学艺术领域,儿童文学也不例外。”浙江师范大学周晓波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对儿童文学的影响是多样且多面的,它既从宏观层面影响儿童文学的内容创作、阅读体验和参与感,又从微观层面涉及到作家的角色转变、伦理与版权等问题。情感与价值的确缺失,是AI生成的文学的短板。通过算法与语言模型生成的故事,难以获得儿童读者的真正热爱。“只有强化个人创作的独特性,儿童文学创作者才能在AI时代中保持竞争力,为孩子们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指示精神,促进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与理论的健康创新发展,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十条“浙师宣言”,以儿童为本,促进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的互动,实现学科建设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湖南作协主席汤素兰表示,这是对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理论、批评和实践的道路指引,是符合新时代学科标准的创新发展方针,具有时代性、前沿性和创新性。“相信儿童文学相信爱,因为只要有孩子在,希望就在。”浙江省作协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汤汤说,儿童文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批评体系,推进作家与评论家之间的双向互动,既有利于创作出更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又能在实践中完善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体系。

“儿童文学的价值本质是一个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利芳谈到,儿童文学在塑造儿童价值观,推广和普及基础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宣言”将价值建设与儿童主体紧密结合,在新时代的社会语境中全方位阐述了当前我国儿童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任务,努力推进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发展目标。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吴翔宇认为,要加快构建中国儿童文学的学科秩序,立足学科知识生产的本土根基,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坐标下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话语与精神气度。“只有坚持本土化的立场和标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中国儿童文学的学科化道路才会不断迈向完善。”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2024-11-08 □任 超 ——“学科建制与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学术论坛”侧记 1 1 文艺报 content76878.html 1 共绘中国儿童文学的世纪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