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文学评论

为时代抒情的歌者

□李少君

贺敬之是中国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人物,他坚持“诗学和政治学”的统一标准,最善于用艺术手法表现重大政治题材,以强烈的个人风格抒写重大政治主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贺敬之在延安时期,就写出了《生活》《行军散歌》《红灯笼》等一批优秀诗歌作品,尤其是歌曲《南泥湾》、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更是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代主体性的确立,民族自信心的强劲觉醒,也深刻影响了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出现了一个井喷状态,他为新中国抒情,为人民放歌,讴歌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礼赞社会主义建设和时代进步,创作出了《放声歌唱》《回延安》《西去列车的窗口》《雷锋之歌》《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歌》等一大批优秀作品,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贺敬之因此被誉为“时代歌手”。

贺敬之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他的政治抒情诗,以中国古典歌赋传统和陕北民谣民歌为根基,融合苏联革命诗歌传统和西方浪漫主义诗歌传统,艺术上独具特色。贺敬之诗歌的抒情性,在于他对于这片土地、人民和新中国的深厚情感,因为深情的热爱,才有放声歌唱。在修辞上,贺敬之将古代“赋颂”的传统发扬光大,文采斐然,激情澎湃而又气势雄伟。另外,他还积极学习民歌民谣。朗朗上口的韵律,口语方言的应用,使其诗歌具有大众化的特点。最典型的如《回延安》等诗歌,就采用了“信天游”的民间抒情方式。这是一种向人民学习,来源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的诗歌追求。这是一种艺术自觉和艺术主动。这是一条新诗的现代化道路,政治上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上融合古今、融汇中西,对新时代诗歌有着重要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贺敬之的诗歌创作,就有这样的品质。因为有文化自信,他才由衷地赞美和歌颂时代;因为开放包容,才有其政治抒情诗的独特艺术魅力;因为守正创新,才既根植本土和传统,又具有历史格局、现代意识和时代敏感……这些,正是我们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诗歌道路所应该学习的。

(作者系《诗刊》主编)

2024-11-15 □李少君 1 1 文艺报 content76954.html 1 为时代抒情的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