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文学评论

社会主义时代的人民诗人

□曾镇南

作为毕生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人民解放事业歌唱的才华横溢的歌手,作为社会主义时代始终不倦地为党领导的中国现代化事业描绘瑰奇画卷的画师,贺敬之在创作的盛果期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那些诗篇,早已像钻石一样恒定地镶嵌在诗的星空上了。这些华章,主要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间出现的。

贺敬之是我国当代诗史上卓绝的政治抒情诗人。85年来,他始终不忘初心,点燃理想的心灯,并不断为之注灯油、拨灯芯。他是继承着我国源远流长的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而又“具一家之体”的诗国革新者。他的政治抒情诗,可以说已经开创并形成了脍炙人口的“贺敬之体”。

贺敬之反映现实生活、摹写时代风云时所持的视角、所着力的重心,常常不在于客观而具体地描绘大历史变动进程中的“命运的变局”,而在于聚焦超越于曲折而漫长的历史进程之上的革命理想和对共产主义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并使这种向往和追求的抒发达到诗意的升华,达到感情燃烧的火炽程度。他为他所处的时代歌唱,但每一发声,却总是视听万里、思接千载,在尽可能辽阔的时空里呼唤未来、瞻望理想。

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具有当代性。我认为,这种当代性,是随着历史的进阶,层累地、螺旋式上升发展的当代性,是向着理想、向着人类进步的未来持续发力的当代性。这是高度囊括了历史发展大势并吐纳于诗笔之下的当代性。贺敬之曾充满自信地说:“我们将会把正义事业的胜利表现在今日的现实中,而不是只可能表现在浪漫主义的理想中。席勒的理想将由我们来实现。”

在贺敬之后来的新古体诗中,我们就听到了不少这种与之桴鼓相应的诗声。我想,贺敬之也可以像席勒那样说:“我生活着是作为未来世纪的一个公民。”贺敬之诗歌的历时性的永久价值,他的政治抒情诗的诗性特质,也许就永存在这一句句诗中。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把贺敬之称为东方的席勒。他的积极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是永远属于先进的、不忘初心的人民大众的,也是永远属于全世界进步人类的,属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擎理想之旗的人们的。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2024-11-15 □曾镇南 1 1 文艺报 content76955.html 1 社会主义时代的人民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