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2024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esign Intelligence Award,简称“DIA”)颁奖盛典活动在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举行。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是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中国工业设计领域首个国际化学院奖。本届DIA自2023年12月15日启动以来,共收到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余件参赛作品。经评选,共有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360件作品获奖,其中39件优秀作品入围决赛。
“设计”作为一个外来词汇,在中国已发生了语义与内涵的嬗变。在中国古代,“设计”最初萌生于“造物”“开物”等思想与行为,《考工记》中以“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其中又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由此可见,中国人的“造物观”讲究天人合一、顺势而为、因循物性、重几役物。
智者造物,关乎人们对自然的取舍与对生活的态度。造物设计思想中蕴含的“师法自然”“物善其用”“技以载道”“技进乎道”等,均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对形式与功能的追求以及对创新和实用性的重视。
中国智造的“智”熔炼着人类的高级智慧,设计智造大奖自发起以来就提出“四智”的理念:人文智性、生活智慧、科艺智能、产业智库。“智”即知、日,我们知天地日月,也知凡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优秀的设计应该帮助我们不断优化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
从“制造”到“智造”,不仅是生产方式的变革与技术的进步,更是设计理念的革新与思维的飞跃。设计师们应从传统的制造思维转向更加智能、灵活的设计思维,将技术与人文深度融合,以创造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社会价值的作品。
人工智能时代,当今的设计领域正在经历一场全面的发展和变革,数智设计中“人文主义”的重要性日益彰显。从DIA历届参赛作品中可以看出人文精神与科技创新的完美融合,同时展现出对可持续性发展与环境责任的深刻洞察。
本届参赛作品高度凝练全球多样性与跨文化互鉴的时代内核,全面覆盖人工智能、脑机接口、虚拟现实、新材料等尖端新应用,在低空经济、数字文旅、人形机器等产业新赛道,积极拓展增强现实元宇宙风口及人机共生的新领域,在国际工业4.0时代全面推动全球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的重构升级。
“新质引力”展览以本届DIA入选佳作为主体,通过数字新质态、健康陪伴、文化力比多、超越移动、自然而然、发明日常等主题板块,分析解读每件获奖作品背后的设计创新点和美学价值,聚焦技术与人文、当下与未来、设计与社会,多维展示设计智造在未来的无限潜力。
傅利叶通用人形机器人GR-1荣获全场大奖,它具备54个自由度的灵活性、完整的人形框架与完善的平台定制,将仿生学与高性能机器人技术结合,赋予机器生命感,智能潜力巨大。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人类生活的重要载体,是探索未来人机共生社会发展的第一步。它所蕴含的工业设计,在于凝聚人工智能的智慧,也在于探索科技和人的情感链接,更在于人工智能技术真正能够进入生活场景、服务于人。
腾讯科技的“数字中轴·小宇宙”项目是科艺融合的典范,获得了文化创新组金奖。该项目运用高精实景照扫描及建模、PCG程序化生成技术与AI技术,搭建起一个迄今最大规模的超写实北京中轴线数字孪生空间,是北京中轴线数字展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首次将游戏科技运用到世界遗产申报的数字活化典型案例。这一项目不仅展示了历史遗产和现代技术的结合创新,更体现了我们对人类文化瑰宝的高度重视与强烈的人文关怀。
1907年,一群热心设计教育与宣传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企业家和政治家联合组建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通过教育、宣传和展览等方式传播其主张。制造联盟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结合艺术和工业,改善德国工业产品的形式和质量,让工业产品高尚化。工业产品不能仅仅是技术的产物,应当也是一种精神的表达。他们坚信,工业技术与审美并不冲突,而且可以相互结合,并由此产生一种现代工业社会特有的风格。
百余年后的今天,DIA等中国同道力图打通学校与社会、国内与国际、学术与产业之间的界限,形成一种强大的贯通力,促使创意和思想真正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去赋能、参与、推动相关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搭建起广阔的创新平台。
比如,本届DIA还首创发起成立了设计智造创新基金(Design Intelligence Fund,简称“DIF”),这是DIA为推动青年力量做出的重要举措。数智时代,青年群体将为全球设计行动贡献变革性力量。它将促进国际设计行业进入更为广泛而深远的协作时代,持续激励更多青年人加入,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贡献智慧与力量。同时,中国美术学院还将与世界设计组织(WDO)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推进全球设计事业的繁荣。面向新的10年,如何不断激发设计智造的强大能量,为智慧设计与智能制造持续构建优质的创新生态,将是中国设计智造要不断探索的新的时代课题。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宣传部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