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西作协和山东作协联合在《青岛文学》开设了“晋旅·鲁军”作品展栏目,一年来推出晋鲁两省24位作家的小说作品,阵容强大,风格多样,既为读者了解当前晋鲁文坛风貌打开了一扇窗,也为作家、评论家深入考量当下文学留下了参考资料。这是对山西、山东两省作家尤其是新生代作家实力的一次整体检阅,这样的跨省合作在当下中国期刊界、文学界并不多见,无论是对文学队伍建设,还是对于长远的文学期刊自身引领力重塑,都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晋旅”参展作品中,陈年《树上有几只鸟》延续了她一贯对小人物的关注,可喜的变化在于写出了小人物的崇高。小说行文紧凑,实现了主题、技法和语言的统一。李苇子《镩冰之夜》延续他一贯的“东北叙事”风格,把人物的感情和性格放在大自然中锤炼升华。小说背景廓大,意蕴深沉,人性冲突在自然之下潜滋暗长,却终归于纯正。阿连《阿木斯河》写两个女人之间的歆羡,文风冲淡近似散文,却别有一番韵味。陈春澜《同乘》写高铁上的偶遇,简约而隽永,纸短而情长,实现了老主题和新情境的圆融。杨凤喜《虚拟黄昏》描写小人物幻想的破灭,张象《骑鱼的日子》语言散发着钻石般的光芒。
王虎山《青鸾》以短小篇幅呈现秦明轩的多重困境,乐曲《青鸾》成为他够而不得的理想生活的化身,沉重的起飞中途陨落,懦弱的出走宣告失败,秦明轩是当下的现代的“多余人”。毕海林《划过天际的云》围绕四眼儿的寻父之路,牵扯出四眼儿、曹永灯、柳青三个少年的生活,客观呈现了上世纪90年代太原郊区生活的一个侧影。梅钰《巴比松》写寻找,想象覆盖现实,现实穿插在想象之中,笔法趋近意识流,但又有着现实主义的底色,文字浓烈如油画,镜头切换如电影,跨界融合的特征明显。安小花《一路狂奔》是一出“浪子回头”剧,泼辣的生活气息、运动感十足的情节推进、张扬潇洒的人物设定,使文本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鲁军”参展作品中,王威《狼王》是少见的多主题小说,一只母狼使人看清了太多东西,狼王的意义或许不在肉体的强大,而在于精神上的解惑。王玉珏《金秀》巧在布局,行文过半才通过窦警官点出关键情节,母爱最终还是冲破了自尊的藩篱,情感最终战胜了理智,结尾一声断喝碎心肠。程相崧《月圆回乡》跳脱出“城市—农村”的二元对立思维,以艾莲这个流动于城市、城郊的农村女性穿插起一幅城乡和谐共处的画面。钱幸《误诊》以语言特色取胜,漫画式的描写、俏皮幽默的言说、讽刺和比喻令人印象深刻。周燊《贺小赫的诗和远方》写爱情和亲情,但更多的笔墨着眼亲情,父母之爱才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在王秀梅《与渺茫对话的下午》中,现实与想象纠缠、错乱乃至发生变形,事实被一再推翻重组之后,更显扑朔迷离,那个下午更像故事得以展开的时间道具。庞瑞贞《黄昏里的石屋》写逝去的农村中难以忘怀的人物,哑巴的爱情故事像那间石屋一样独特坚毅。阿华《耳环》带着诗一般的怅惘气息,耳环代表的是全部的真挚和奉献,标记的是令生者唏嘘的短暂人生。黄浩《易容者》写破产老板的黄粱一梦,得见物是人非。段玉芝《起凤桥》的人物塑造打破固有套路,亲兄弟的分道扬镳和同志间的生死守望,令人动容。
此外,还有一些文本值得讨论。留待《零公里》结构复杂,有着现实主义的纹路和笔触,却是现代主义的核心——不可逃脱的宿命,还有悬疑小说的特征。小说以一个梦统摄多个场域——友情、婚外情、利益,故事严丝合缝,情节扣人心弦,描写缜密入微。苏二花《太原杀手锏》在人物塑造上有所突破,主要表现为典型化、系列化、鲜活饱满。小说中的人物呈现出比扁平人物丰满的特点,近似网络游戏中的2.5D视角,也可称之为2.5D人物。柏祥伟《车子驶过拱形大桥》聚焦现代意象,把大桥作为儿子心性人格成长的试炼场,将当下生活融入小说创作。柏蓝《皎皎兮》从场景的形、色、态、韵出发,结合敏锐自如的主观感受,加之炼句、炼词、炼字的自觉,使一句一段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和波澜,现代生活场景在她笔下有了古典的立体美感。
不论是晋旅还是鲁军,主题逃不出亲情、爱情、友情的经典范畴——这是两省作家不约而同的自觉追求。从小说内容来看,栏目中的两省作家大都追求现代表达,文本的时效性较强,反映和探讨的主题都和当下生活密切相关,比较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体现出作家们的时代意识和当下立场。从表现手法来看,“晋旅”擅长大场景铺垫,善于塑造系列化人物;“鲁军”讲究叙事策略,现代手法圆熟,可谓各有千秋。在不远的将来,由作品展栏目集结的作家们,也许会推动新文学格局的形成,为文学现场带来更多活力与可能。
(作者系山西青年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