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版:专题

马季的《中国网络文学简史》

在互补与融合中构建

□贺绍俊

《中国网络文学简史》是马季的又一部新著。马季仿佛就是中国网络文学权威的“史官”,他追随着网络文学一路发展的步履,不仅忠实记录下其发展历程,也实时地对网络文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总结。在中国网络文学刚刚走过10年之际,他就拿出了一本《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十年史》,这也许算是中国网络文学的第一部文学史吧,足可以视为是给网络文学举行的成人礼。又经过十多年,中国的网络文学已经壮大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存在了,马季也同时拿出了《中国网络文学简史》,为这一伟大的文学存在作出了最有说服力的见证。马季凭借自己的优势完全胜任了网络文学“史官”的职责。从网络文学初见端倪起,马季就开始了网络文学的史料记录工作,他身处现场,秉笔直书,掌握了翔实的材料,对网络文学的运行轨迹了然于心,他的两部网络文学史著作都是建立在充分的实证材料基础上的,他坚持了从史实出发的写作原则,以史料说话、以事实说话。其实这也是中国史学传统的精髓,即“直书”和“实录”的精神。其次,他有较充分的文学理论素养和文学修养,对传统文学也非常熟悉。因此,他能够以一个明确坚定的内在逻辑来统领他手头丰富的网络文学史料,这个内在逻辑就是文学的本质属性。他并不想把网络文学当成一个全新的“天外来物”,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完全对立起来,放大网络文学中的某些新现象、新因素,并由此宣示一个全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马季将文学的本质属性作为其内在逻辑,也就是说,网络文学的本质是文学。文学的本质属性使得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沟通了起来,马季正是从这一内在逻辑入手梳理网络文学的发展脉络,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对话”与“互动”中来展示网络文学的特征和演变。其三,他对网络文学文本的熟悉了解,使他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住网络文学中的积极因素,准确理解网络文学的精神价值和发展趋势。其四,马季准确看到了中国网络文学发展从一开始就与产业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事实,因此网络文学的许多新现象和新趋势都离不开产业化的作用,例如IP开发、读者深度参与,等等。他一方面从文学的本质入手,看到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相通之处;另一方面他又从互联网这一新媒体的特征入手,看到了网络文学之新。

马季在《中国网络文学简史》中具有了更鲜明的世界性眼光,他不仅仅将中国网络文学视为中国经验,而且认为它就是一种世界经验,他是将中国网络文学与“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置于同一个世界性平台来对待的,从而突出了中国网络文学本身所具备的“超文化”价值。相比于他的第一本网络文学史,这部书更加强调了网络文学的主体性和独创性。我记得马季在写第一本网络文学史时,曾经对中国文学的未来有一个预测,他说:“当代中国文学的新路极有可能出现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互补与融合之后。”他其实就是按照这一预想去构建一个中国网络文学的大厦的。

当今,新媒体的迭代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对于文学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网络文学相对于传统文学来说,它本来就是从新媒体中诞生的,它也许能够更好地应对这场挑战。马季在这本书的封底上所写的一段文字也表达了这一层意思,他说:“顺应时代,勇于创新,是网络文学的生命之源,立足之本。”相信等到若干年后,马季再写他的第三本中国网络文学史时,那又是一个全新的网络文学世界了。

(作者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

2025-01-24 □贺绍俊 马季的《中国网络文学简史》 1 1 文艺报 content77931.html 1 在互补与融合中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