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网络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已然成为文化领域一股极具影响力且蓬勃发展的力量,开启了新一轮网络文艺的表现形式并有力促进其产业发展。当我们在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是那些点击量惊人的数字?是那些让人欲罢不能的故事情节,还是那些耳熟能详的IP、大神作者?网络文学到底是什么?网络文学研究又是什么?这是每一个研究者都常常思索的问题。
周志雄教授的《直面网络文学现场》以及《中国网络文学研究名家论丛》这一系列著作,为这些问题的解答提供了极好的框架。从《大神的肖像》到《直面网络文学现场》,周志雄教授长期坚持深入网络文学现场,通过对当代网络文学作品的细致阅读以及对网络文学现象的入微观察,孜孜探寻中国网络文学长足发展的内在规律。
《直面网络文学现场》一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网络文学从诞生到壮大、从野蛮生长到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历程。周志雄提出的“网络文学是让人快乐的,是明朗而积极的”,网络文学的阳光基调源于现阶段正处在“中国改革开放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历史新时代”等观点尤其具有启发性。他点出了网络文学与时代紧密相连,其特殊的、艺术化的、充满当代元素的现实主义表现形态,不仅仅是对社会生活的简单映射,更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艺术再现,形成了对纯文学的有益补充,彰显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梦想与力量,是新型人民文艺的杰出代表。
尤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6年左右,欧阳友权、夏烈、周志雄等就已经提出了构建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想法。在《直面网络文学现场》中,周志雄再次阐释了构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评价体系的维度、落实的路径等。这一体系的构建意义非凡,它不仅为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评判提供了科学的框架,也为网络文学在学术领域赢得应有的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建构评价体系不仅是对网络文学丰硕成果的肯定,也是对网络文学未来创作质量的一种期许。在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下,网络文学可以更加规范、健康地发展,创作者们也能在明确的价值导向下不断提升创作质量。
在探讨了网络文学多元发展现状及其既传统又现代的内核后,周志雄别开生面地将论著下篇设置为与网络作家的深入访谈。作家访谈看起来像是闲聊,但真正实践起来却相当不容易。作家访谈很考验访谈者的视野、素养,也很考验谈话过程中的调度能力。一些知名作家接受的访谈很多,要怎样让他们谈出热情、谈出新东西,并且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新东西,是对访谈者的一种考验。周志雄为网络作家访谈做出了特别好的范本。他从学者的视角引导作家向内观,重新梳理自己创作的文学资源、心路历程,潜在地、有技巧地启发作家思考自己的创作与时代精神、传统文脉、国家主流经验引领之间的关系,也就为我们直观地感知网络文学的多元魅力提供了窗口。
《直面网络文学现场》是一本兼具学术深度与文化广度的佳作。作者以其扎实的学术功底、敏锐的文学感知以及严谨的研究态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深入了解网络文学的窗口。丛书不仅对网络文学的学术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还为后续的网络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材与研究思路,对网络文学的文化传承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