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发展和媒介变革的浪潮中,网络文艺深刻地介入我们的生活,重塑我们的阅读习惯和观念认知。与此同时,网络文艺的繁荣发展给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并以其美学原则拓展了文艺理论的知识场域。为了准确地把握网络文艺的发展状貌,充分理解技术时代人文艺术发生的巨大变革,宁波出版社、杭州出版社适时出版推出了《中国网络文学研究名家论丛》。该丛书的出版“是一次当下网络文学研究代表人物的集结,也是中国网络文学日益进入主流化、专业化的新阶段特点的呈现”。其出版发行不仅进一步扩充了网络文学的理论长廊,同时在治学方法和理论发现上也为后辈学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与有效指引。
肖惊鸿的《网络文学的两个世界——男频和女频名家名作研究》,将网络文学中的男频文和女频文进行比较研究,有意规避了学院化理论专著的晦涩和“程式化”的写作弊端,以知人论世和同情共感的方式追求与作家、作品的生命遇合。她的批评文字是灵动的、蔼然的、充满感受力的,比如在剖析唐家三少何以在激烈的网文写作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是,“唐家三少的勤奋、坚持、热爱、自律,对于网络小说创作这种高强度与高效率的工作来说,一切都是那么合适。他内心坚定而强大,生活中任何苦难都无法阻止他完成每天大量的写作任务。”而在论述女频作家希行时,作者则有意采用抒情性和体恤性的语言记录希行的创作日常与生命情状——“每天白天上班工作、晚上下班照顾孩子,到了夜深人静之时,就开始投入创作之中,次日早上准时更新3000字左右的一章,虽然是新手作者,但是几乎未曾断更。” 这样的批评文字不是苍白的,而是重理趣、重感发,是细节化并具有丰沛情感力的文字,彰显出对作家、生活和网络文学业态的深刻理解和用心感悟。
肖惊鸿在追踪阅读网络文学作品的同时,发现了男频文与女频文的巨大不同,该专著选取的唐家三少、辰东、希行和关心则乱分别为男频文和女频文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作家。通过对网络作家的创作、世界观的比对、故事和人物的塑造、性别观和情感观的折射以及时代与网络文学的互动等方面的论述,清晰而精准地勾勒出网络文学男频文与女频文的特质与不同。作为批评家,肖惊鸿坚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批评伦理,对四位网络作家及作品的优长,她能清晰明确地给予肯定。与此同时,作者也能诚直地指出作品在思想内涵与艺术审美方面的缺憾,并忧虑当下文学网站在商业资本的争逐下过度的同质化、娱乐化和套路化的弊端。可见,该书在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参差互照中揭示了网络文学的艺术特质与时代品格,并以贴切、有效、敏锐的视角和方式廓清迷障,自由调遣各种理论话语,揭示出网络文学之于文学史、思想史和社会史的价值与意义。
网络文学研究作为方兴未艾的学术领域,常常会遭遇“学科合法性”的诘难与困境。网络文学在概念、对象、方法、目标等学术范畴方面,尚缺乏明确的界定和有效的命名,而网络文学海量的文本和巨型的篇幅也让大多数研究者望而生畏。面对疑难与困境,肖惊鸿的做法是一方面为网络文学的发展壮大鼓与呼;另一方面则在批评实践中企图打通古典与现代的文学研究范式,充分借鉴评点派和性灵派的批评方法,在打通批评文体的过程中,进入到一种依据自己的理解来从事网文批评的自由境界。
某种程度上说,肖惊鸿的治学对象与精神抉择印证了萨义德对知识分子的判定:“知识分子回应的不是惯常的逻辑,而是大胆无畏;代表着改变、前进,而不是故步自封。”这种创作型的思维方式、独辟蹊径的批评和解读技艺,以及对边缘与困难之事热情的投入与积极的化解,均具有启发和镜鉴意义。
(作者系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