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在您心中,什么样的剧本才算是“好本子”?当前剧本创作存在哪些问题?
高满堂:我认为某个剧本很好,但是年轻人可能觉得不好,平台看好的本子,给我看也可能未必是好本子。这就说明,大家的世界观、生活阅历和艺术趣味各有不同。恐怕没有所有人都公认的“好本子”。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市场化改革之后,“好本子”的定义越来越模糊了。我做了40多年编剧,就我个人而言,一个“好本子”起码要对历史、现实有独到的理解和见识,具有相当的认识价值和反思价值。“好本子”还要有不可重复、不可共用的鲜明人物,这些人物应具备欣赏价值、保存价值,这也是好本子最重要的特质之一。现在很多剧作在情节方面犹如“脱缰的野马”肆意奔驰,甚至出现了“癫剧”,而人物犹如“纸片人”非常无力单薄,观众记不住。
刘家成:作为导演,我认为“好本子”要有个性鲜明的人物、精彩的故事,能够让观众产生共情共鸣。坦白讲,我看过的大多数剧本都做不到兼具以上三点,主要原因出在“不生活”。有的名气大的编剧,一年内接的戏太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多剧本写出来就是“行活儿”,情节桥段如出一辙;有的年轻编剧基本功还没有打扎实,台词写得太硬,根本不像生活中正常人能说出的话,常常用素材罗列代替了故事讲述。
主持人:“癫剧”成为时下的热门词,观众常用它来形容部分国产剧,这些剧存在情节发展突兀“癫化”的现象,既违背逻辑又颠覆人物设定。剧本质量欠佳,或是编剧水平有限,或是受外界过多干涉,创作中的“群言”现象不容忽视。
刘家成:受到实际拍摄环境、演员等因素的影响,导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剧本做合理的改动,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改要改得有道理,而且改剧本一般会和编剧沟通。我们不提倡演员改剧本,演员应该努力往剧本中的人物靠拢,去琢磨人物的心理状态。很多经验丰富的演员,在拍摄过程中基本不动台词,他们会努力往角色上靠,影视创作还是一个集体工作,要以全局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