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网络文艺

历史的壮阔与人情的幽微

——读蒋胜男长篇小说《天圣令》

《天圣令》,蒋胜男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9月

□张展瑜

继《芈月传》和《燕云台》后,蒋胜男在2021年出版了她的历史长篇小说《天圣令》。该作聚焦政权初定而天下大势尚未分明的北宋前期,以四卷本的篇幅沿着宋史演进的脉络,讲述了史家公认大女主之一的宋章献明肃皇后刘娥跌宕传奇的一生,细致地勾描出北宋建国初年由太宗、真宗到仁宗三朝的世情风貌,为广大读者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北宋社会全景图。作为一部体量巨大、内涵丰远的历史小说,《天圣令》兼具讲述历史“大框架”的宏阔、厚重感和描摹历史大环境下各种世情人性“小枝节”的复杂精微。

“大框架”的宏阔

历史小说的创作应建立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之上。《天圣令》依照历史时间演进的线性脉络叙述了青城起义、澶渊之盟、北宋第一部法典《天圣令》的颁布施行等历史重大事件的发生始末。身为一位笔下有态度、心中有温度的历史小说家,蒋胜男坚持采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在尽可能尊重并“复原”史实原貌的同时,也旗帜鲜明地针对各种历史事件表达着自己独到新颖的历史态度和理性辩证的史学观点。

在写北宋史上有名的“青城起义”事件时,蒋胜男并未将发动起义的王小波和李顺等人看作一群挑拨动乱的反贼。在她看来,这场起义的发生在当时贫富阶级差异巨大的社会背景下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它以动乱和流血的残酷代价暴露出北宋繁华之下的危机暗流。起义军一鼓作气攻打到彭山县后,他们抓住当地一个盘剥钱财欺压百姓的县官,在当地百姓的众声齐呼下,这个县官被公开处刑。在这场聚集着无边愤怒和疯狂杀戮的动乱背后,是底层人民对社会不公与人世冷漠的控诉与抵抗。喊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口号的青城起义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当时北宋社会虚假繁荣之下贫富差距极大,上层阶级纵情奢华享乐,随意欺压下层百姓,底层阶级却只能任踩任欺的社会不公,揭示了小说充满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辨的书写向度,也反映出一个有历史担当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在回望历史时秉持的自觉的反思精神。

蒋胜男的创作态度兼具史学家的客观中肯和艺术家的创意灵活。在写宋辽两国“澶渊之盟”的缔结时,蒋胜男不像其他作者那样按照史料记载将整个事件发生过程按部就班地客观还原,她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之上翔实细致地推演出澶渊之盟涉及的宋辽两方军队的实力水平和人物之间的各种心理暗斗,在增加情节的紧张刺激感的同时也加深了读者的阅读感受。值得注意的是,蒋胜男极善于从已盖棺定论的“史实”之中发掘那些常被人忽略或漠视的新意和深幽,宋辽两国的澶渊之盟被后世看作是宋之耻辱的妥协性协议,在蒋胜男眼中却是一张彰显北宋治国良道和理想的和平契约,澶渊之盟的签立使得北宋成功避免了一场死伤惨重的战乱,维持了北宋社会和平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现状,也开辟了北宋一路向前发展的繁荣时代。在蒋胜男的小说中,那些被正史判定为“失败者”的人物身上也同样具有可供探究和解读的历史深意和人性精华,《天圣令》重塑了北宋初年吴越末代国君钱俶这个人物的立体形象,蒋胜男笔下这位弃位归降的吴越国君钱俶是一位心系百姓、顾全大局的正直君主,她写钱俶“为了吴越数十万百姓免遭兵灾,弃王位纳土归宋,这不是屈辱,而是勇敢”,肯定了他作为君王的献身精神与慷慨大义。

身为一位有着鲜明、自觉女性意识的女作家,蒋胜男在重述历史的同时也格外观照那些如星屑般散落在浩荡史卷中的女性个体及群体的社会生存境遇,她在书中明确提及《天圣令》法典对北宋女性群体基本权益的正视与保护。书中写到,仁宗时期,身为太后的刘娥掌握实际皇权,主持颁布了宋代第一部法典,也是目前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法典——《天圣令》。《天圣令》中列入了诸多针对女性群体制定的条约和法规,例如废除唐令中关于“诸官户奴婢男女成长者,先令当司本色令相配偶”等奴婢不得与平民通婚的非人道法令,在家产分配方面,规定了女性可自持产业,且步入婚姻的女子仍拥有掌握财产和嫁妆的权利。在蒋胜男看来,《天圣令》卓绝的贡献之一在于它颁布的一系列与女性基本权益相关的法令律条在当时乃至如今看来都是具有倡导性别平等、争取男女平权的开拓性意义和社会示范价值。

“小细节”的精微

蒋胜男以细致力透的笔墨描摹了特定时代世道人心的善恶交互和情谊的冷暖变幻,对世情人心的复杂难测都有着深切的洞悉与精准的考量。比如小说开篇塑造的汴京城糕点店孙大娘这个人物,她性格中有市井商人的精明和势利,最初因刘娥的机灵勤快和利益的考虑决定收留初来乍到无依无靠的落难兄妹,但她本质上又是素朴率直、心肠慈软的良善之人,孙大娘真心实意地为刘娥着想打算,她深谙市井生存规则的凶险和晦暗,在得知刘娥决定跳槽去桑家瓦肆卖唱后,她苦口婆心相劝,当刘娥进入王府遭遇各种磋磨情绪衰颓之时,也是孙大娘的劝慰和安抚帮助刘娥重拾生活的希望和信心。除了鱼龙混杂的市井勾栏,朝堂之上的人心博弈更是瞬息万变,输赢难测,自古君王多猜疑,太宗赵光义在位时周旋于各臣子之间,他因忌惮前宰相赵普的势力而将其罢为闲人,升卢多逊为相后又为抗衡他的权势而重新召见赵普,一度感念与赵普的主仆旧情,但即便是多年的患难情谊也始终难以消除太宗心中对赵普的芥蒂和疑虑。

蒋胜男对“人”的体察和表达是深准而精微的,这一点体现在她写丁谓与寇凖之间的恩怨斗争。最初寇凖因赏识丁谓的才华一再提拔他,但丁谓在得势后却对寇凖恩将仇报致使寇凖蒙冤连遭三贬,两人自此反目,最终当机关算尽无路可退的丁谓被流放至崖州时,幡然醒悟地发出了“若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的释然慨叹,只是一切早已不复当初,历史上的寇凖客死雷州,而一生奔走于权与利围城之中的丁谓也落得埋骨异乡的凄凉下场,纵观发生在二人之间的恩怨缠斗,令人不禁唏嘘感慨世事人情的幽微与命运轮回的无常之态。

除了展现女性个体之间打破人心隔阂的良好互动,蒋胜男更把被历史幕布遮掩的她们当作平等、独立的人来对待,注重深掘她们在个性层面的丰盈程度及情感发展的复杂与可能性,推敲人物的历史命运走向。风云暗涌、延宕变迭的时代背景下,每个身似浮萍的独立个体在命运和遭遇的裹挟下都要不断面临心灵的拷问,当作为主角的刘娥在跨越了前期一道道艰难的生存沟壑终于成为北宋王朝真正的掌权者后,面对摆在面前触手可及的帝位与皇权的诱惑,她不得不直面这道拷问内心与度量人性的命题。经历数次自我审视和问询后,刘娥最终坚守住了内心的准则,她穿上帝服在祭庙仪式上向世人宣告:“这帝位我非不能也,而是不取也。”

除刘娥外,皇后郭熙、道姑刘妙德等也是《天圣令》中形象塑造得较丰盈立体的女性人物。郭皇后的一生被“执念”二字所累,她以王妃的身份嫁入赵王府,和古代那些克己复礼、隐忍顺从的痴情女子一般,一厢情愿地深爱着自己的结发丈夫赵恒,但命运狠狠捉弄了她。她因察觉赵恒对刘娥的爱慕深情加之意外痛失骨肉的不幸遭遇而自陷撕心裂肺、痛苦煎熬的情感炼炉,在强烈膨胀的嫉妒心与报复欲的诱使下,郭熙犯下暗伤无辜蓄意杀人的罪孽,放任自己堕入了人性的深崖。然而我们为郭熙人性的恶化感到心惊和痛惜的同时,也无不感同身受地怜悯她半生被禁锁宫苑,身不由己、孤零摇落的惨戚命运。透过郭熙、潘蝶和刘妙德等书中女性的身影,我们体察到的不仅是作家笔下人情的幽微善变,更是古代女性在封建男权与社会制度的合谋下被客体化和边缘化的普遍历史命运,显示了作家对历史滚滚风尘中身如沧海粟粒般的女性在生存境遇及情感向度层面的切身体恤与细致观照。

(作者系北方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2025-04-14 ——读蒋胜男长篇小说《天圣令》 1 1 文艺报 content78866.html 1 历史的壮阔与人情的幽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