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文学评论

陈艳敏《循着那抹亮色找寻你》

“写下来的东西照亮了世界”

□张家鸿

于今看来,细品“书信”二字常有恍如隔世之感。多少人的求学生涯里,曾经有过等待书信的苦苦煎熬、收得书信的心跳加速、展读书信的满心欢喜,这长如流水一般的情绪演变已成遥远的往事。写信、寄信、收信、回信,信字前头尽管皆仅有一个动词,看似干脆利落,却实在是慢悠悠的,不能有丝毫的焦急。焦急的只能是心情,而不是书信来回的全程。与当下快捷的生活节奏相比,更有从前慢之感。正是这份慢,留存了许多的真与暖。这两点好处,实在不是当下的电子邮件、快递、微信等方便快捷的沟通渠道与联通方式可以具备的。这正是陈艳敏《循着那抹亮色找寻你》(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值得细读的根本原因。

这部书是陈艳敏的最新读书随笔集,品读的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书信集。外国文学家有卡夫卡、纪伯伦、歌德、里尔克、略萨、萧伯纳,中国文学家有徐志摩、周作人、张爱玲、汪曾祺、朱光潜、林徽因、刘再复等人。书中涉及提笔写信之人以文学家为主,旁及包括梵高、塞尚等人在内的部分外国艺术家。经由陈艳敏的“引荐”,读者得以遇见一个个烟火气浓烈、血肉饱满的名家大师。

一生困窘潦倒的梵高常常在写给弟弟的信中,毫无保留地告知自己一直享有的丰厚财富,那就是无处不在的自然之美。“你会在旅途中看到很多美好的东西的,虽然对大自然的热爱不代表一切,但这始终是可贵的,我们应该永远保持这份情感。”在伦敦,在巴黎,在阿尔,他都有如此相近的感受与认识。很显然,这是他短暂一生中爆发出巨大光芒的缘由。梅娅小姐是纪伯伦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他在写给她的信中说道:“梅娅,你的信多美多甜,就像从高处奔腾而下的一条香醇之河,唱着歌流淌在我的美梦峡谷中,简直就像奥尔甫斯的六弦琴,将天边变成眼前,把咫尺推向遥远,并以其奇妙的颤音将顽石化作炽燃的火炬,把枯枝变为抖动的翅膀。”纪伯伦有多么幸福只有他自己知道,旁人恐怕只能瞧见端倪。在《两地书写》中,父亲刘再复对女儿刘剑梅随他以文学为终身志业颇感欣慰,言语中有急于传递的幸福感,这并非源于刘再复的焦急,而是文学的宏大与深邃。“你有幸从事文学,生活在精神深层之中。你一定也可以逐步构筑一个属于自己所热爱的世界,把无价值的东西排除在这个世界之外。如果你寻找到甚至已经构筑了一个很美的、由衷热爱的世界,你将找到永恒的幸福与灵感的源头。”

《循着那抹亮色找寻你》是陈艳敏的成长路径,渴读好书在她不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还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亮色照亮双脚前行之路,驱走黑暗、赶走恐慌与彷徨,从陈艳敏详细的摘录、从容的行文中不难看出其内心的丰盈与受用。然而,亮色为何则因书信而异、因情境而异,亦因人而异。即便遇见亮色找寻到那个人,陈艳敏所得与整本书相比,依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一部分就足够了,那是充满生活细节的一部分,实则有自传的影子。读之如同主人公走至读者面前自陈心事。这份心事或心声是对收信人说的,也是对读者说的。陈艳敏的写作,直指自己的内心,并且把内心所思所感和盘托出。换言之,就是最大限度地把那一抹亮色或特质或性情呈现给读者。

这些被品读的书信集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艺术类书籍,涉及绘画、音乐、建筑多方面内容,梵高、马奈、塞尚、莫扎特、毕沙罗、汉宝德等人是其中的主角。在一封封书信中,他们共同流露出挣扎且真纯的两面。这些在现实与艺术之间辗转的灵魂,是痛苦的灵魂,也是高贵的灵魂。因为不舍艺术而痛苦,因为追求艺术而高贵。艺术上有成者,其痛苦往往源于现实与艺术的落差。这其中,毕沙罗是最为典型的。卖画困难时常被妻子抱怨,甚至夫妻产生争执。即便如此,他并未放弃对信中艺术的坚持,在写给儿子的信中,他说道:“艺术家的脑子里应该只有理想。”偶尔卖出一幅画,把钱给了妻子,他的动力更足斗志更强。他对儿子的鼓励,可以被今日热爱艺术者视为至理名言。“要明白,我们的角色是非常简单的,我们必须自立自强!我们有变强的潜质。”他还说:“只有不停地作画,画每一件事物,不停地画,那么在某一个晴朗的日子,你会惊奇地发现,一些真实本质的东西会回报给你。不要气馁。”他还说:“你正在进步,你已经实现了自我,非常好。你现在可以大胆尝试自己的风格探索。”

阅读是既静且慢之事,品读书信更是如此。书信集与别的书籍之最大不同在于多了一份暖。一份无需特意营造、无需特别强调的暖,自会在字里行间流淌出来。除却暖意的流淌,书信集里感动陈艳敏的还有许多。这许多正是她极力在书信里寻找收获与感动的缘由,也许是生命的律动,也许是心灵的舞蹈,也许是灵魂的震撼,也许是意志的勃发。总而言之,是一颗心和另一颗心彼此牵挂着的全部缘由。

陈艳敏的书写,与莘莘学子在课堂里诵读《答司马谏议书》《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妻书》之意义相仿,同为遇见一个人,寻找隔代的知音抑或让自己成为“你”的知音。学子虔诚的诵读与她细心的摘引评介皆为寻求被打动的更多可能,是在茫茫历史中寻找脉脉之温情,是向遥远浩瀚历史致以最真挚的敬意,是后来人对前辈先贤的执着追随。这不仅源于她作为读者的虔诚与仰望,还源于身在现代社会中的她对生活淡然、心绪宁静的渴望。

“写下来的东西照亮了世界,而让写作者消失在黑暗中。”这是卡夫卡说过的话,用于简括陈艳敏读完诸多书信集之后的感受也是妥帖的。从这一番阅读之旅来看,书信中展露的某一种状态、某一种情绪,已然盖过写信人与收信人,成为双方身上独显的精神标签。这是书信的魅力,也是文字的魅力。对活得匆忙的现代人来说,如果在陈艳敏的感召下,用心品鉴若干吐露肺腑、直抒胸臆的书信,是否会让日子过得悠然、舒缓一些呢?这正如把密闭、压抑的生活掀开一角,呼吸久违的新鲜空气、感受源于日常的感动,是否会提升若干幸福指数?又或者不是品读,而是提笔书写?把对家人或朋友想说的重要的话写在纸上,装到信封里,不必通过邮局收发,自己偷偷地放在对方一定会发现的某个地方,给收信人带去某些惊喜。收信人惊喜,写信人欢欣,岂不是一举两得?

2022-12-28 □张家鸿 陈艳敏《循着那抹亮色找寻你》 1 1 文艺报 content68117.html 1 “写下来的东西照亮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