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曾有一个比喻,说“这一代人,除了有才能、有学识、有阅历,还有磷和铁”。“磷”是发光的精神,“铁”是强健的品格。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青年力量:有奔走在生死线上治病救人的医护人员,有夜以继日赶工的建筑工人,也有穿梭于城市与社区之间的“摆渡者”,正是这星星点点的光,与所有力量汇聚成河,点亮人与人之间的星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说的:“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还有更多的平凡英雄们,置身于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或坚韧质朴、或大义凛然、或怀揣感恩之心。然而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的包裹下,他们留给世界的不是清晰的面庞,而是一双双清澈动人的眼睛——“说星星很亮的人,是因为没看过医护人员的眼睛。”他们的眼神中,有对不幸的悲伤,更有对生命的敬畏、对医道的坚守、对战“疫”的责任,这些奋战在一线的人们,他们的“眼神”最终汇入社会洪流,成为与无数个体相依的时代精神与社会记忆。
本期,我们邀请到正在武汉前线采访的青年报告文学家曾散,他的武汉见闻里有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也有对青年蓬勃力量的直观感受;最早一批奔赴前线的《人民日报》青年记者郑薛飞腾,在他的镜头里,医护人员的眼神,有泪光,也有希望。而时评媒体人覃皓珺则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各种形态、各种式样的“眼神”何以在新媒体时代刷屏,我们又如何为之动容。这三位的观察思考,本身也与疫情之下的青年力量,构成呼应与同构的关系。
————康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