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新力量

他们的眼神

■郑薛飞腾

郑薛飞腾,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记者,1995年10月出生,《人民日报》赴武汉报道组最年轻记者。

1月29日,我抵达武汉,至今我已在武汉50余天。抵达武汉站时,是一个寒冷的冬夜,空寂的街路给人更添一分凉意。而今暖阳高照、樱花初绽、鱼跃鸟飞,医护人员眼中充满更多笑意,春天,真的来了。

在武汉的这些天,我的足迹遍涉医院、社区、车站、田间鱼塘,采访过医疗专家、社区干部、痊愈患者、青年志愿者……但采访最多的,还是一线医务人员。由于环境特殊,不论是面对谁,采访全程都要戴着口罩,因此,彼此之间要表达肯定、赞许、疑惑的态度都只能通过眼神交流。我和他们四目相对,言语之外,总试图从眼神中捕捉到更多的信息。

在他们的眼神里,我能看到坚毅。

那是疫情最初的阶段,防护物资频频告急,“应收尽收”尚未完全落实,有很多患者通过网络发出求助信息……而在武汉一线,医务人员更加焦虑。防护物资紧缺怎么办?这个问题摆在很多医务人员面前。一位重症监护室年资较长的护士告诉我,有时真的毫无办法,只能往里冲。一天夜里,她还在护士站安排病人的药物,病房内传来需要抢救的消息。“穿脱一次防护服就是20分钟,我外面的事还没做完,里面的护士又不会那么复杂的操作,需要我去。时间很紧急,我也不愿意穿一套防护服,就进去做十几二十分钟的抢救就出来,太浪费了。没有任何办法,我只能是只穿一层隔离衣就冲进去给患者做抢救了。”

“那你害怕吗?有没有想过自己感染了怎么办?”我问她。“感染了就治,我还年轻,应该恢复得比较快!但是病人要抢救,不可能因为我要穿防护服就耽误了抢救时间啊。”她这样说着,眼神里是勇敢与坚毅。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很少真正面对死亡,“死亡”更多时候是家人的转述,我只知道那些我曾见过的人去世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但我太过年轻,从未见过生命在我眼前离开。因此,采访医护人员时,我也总会问他们:“是不是对于患者的离世已经不再那么伤感了?”

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他们常常沉思一会儿,而后说起那些与死神交手的故事。在病房里,努力与付出常常能获得与之匹配的结果,大多数患者是眼见着一天天好起来。但总有些例外,我也从他们的眼神里,读出无奈,看见泪光。

一位护士长说,疫疾面前,一个人的求生欲是他能活下来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患者求生欲都很强,但很多人刚到医院时,因为生病,食欲不好,医护人员会鼓励他们多吃一口饭,多吃一口饭能顶上输进去的一瓶生理盐水。于是总有患者跑来说:“护士长,我今天吃了半份米饭!”明天查房时,又告诉她:“护士长,我今天吃下去一整碗饭。”这样的患者,状态会一天天好转。

然而,生死面前,并非每个人都会坚定地选择活下去。她曾护理过一位64岁的患者,自从入院开始,这位患者的求生欲就十分薄弱,对于医护人员的治疗也不太配合。医护人员了解到,他的老伴儿在去年刚刚离世。一天中午,大家刚吃完饭,病房里就传来消息说他的情况不好,实施抢救后,仍然无效。为他清理遗物时,护士长刚拿起手机,就看到在手机锁屏上有一条女儿发给他的消息:“爸爸,你要加油!等你康复!”

她说:“我当时心里说不出的难受,或许他都没看到女儿的这条消息就离开了,他女儿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已经离开了。但也可能他就想早一点去和老伴儿团圆,也顺遂了心愿。”说着说着,护士长流下泪来。

人的泪花不只会因为悲伤而涌动,也会因为兴奋与喜悦闪动。在那朦胧泪光透射出的眼神里,我也曾看见喜悦和希望。

2月5日晚,我在洪山体育馆采访,这里已改造成了方舱医院,成为武汉首批收治患者的方舱医院之一。采访的那天晚上,气温低至零下,现场的医护人员全部严阵以待,天寒夹带严肃的气氛,大家不愿多说一句话。直到午夜时分,第一批患者抵达方舱医院,医护人员迅速投入工作,患者顺利收治入院。

35天之后,3月10日,武昌方舱医院休舱,这也标志着武汉所有方舱医院休舱,这场战役正走进一个新阶段。为了庆祝这个时刻,大家在武昌方舱医院的广场上举行了一个小小的仪式。

从第一位患者入住,到最后一位患者痊愈出院,作为一位记录者,就在这时候,我才看到医务人员短暂地放下这一个多月以来沉重的担子,与第一天接诊患者时完全不同。他们在镜头面前,和记者们尽情抒发自己的感受,他们唱起“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他们还在广场上牵着手跳起舞来,他们高喊“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的口号,那份兴奋与快乐伴随着这些声音在方舱久久回荡……

一位医生兴奋地告诉我,刚开始到方舱工作时,这里对所有人而言都是新生事物,大家感到陌生,“等到适应以后,我们跟患者的沟通越来越顺利,医患关系也非常和谐,医患之间经常会一起办一些娱乐活动。”看着方舱关闭,一批批患者出院,他也充满着十足的成就感,在他的眼中,我读出希望与喜悦。

当大家唱着、喊着、跳着的时候,有人提议“我们把口罩摘下来,拍一张照就戴上好吗?”马上得到积极响应,倒数“3!2!1!”之后,大家摘下口罩,露出笑容。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原来,他们不只有勇敢、坚毅、无奈、喜悦的眼神,他们还拥有最美好的笑容。和他们一样,我们也都盼着在这个春天,所有人都能摘下口罩,笑靥如花。

2020-03-23 ■郑薛飞腾 1 1 文艺报 content53914.html 1 他们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