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书香

《医学史十五讲》(第二版),张大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

在已成品牌的“名家通识十五讲”这一丛书系列中,医学方面的书目以往较少受到关注。一场全球暴发的严重疫情,骤然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同时也在社会心理层面,增添了新的知识焦点和思想热点。抗疫防疫、卫生医疗,以至整个医学和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还有医疗实践的行业化机制和人文伦理意义,一时间似乎都成了全民关注的重要话题。最近,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的两位教授张大庆和王一方分别担纲撰写的这本《医学史十五讲》和另一本《医学人文十五讲》,在十余年前出版的第一版基础上,又新出了经过增订的第二版,可谓应时而为的切要之举。

《医学史十五讲》是作者长年从事医学史教学与研究的心血结晶,体大思精,举重若轻,深入浅出,脉络清晰。全书十五讲,以史实叙述纵贯,以理论阐释横切,经纬交织,条分缕析,既循序渐进,又洞幽察微,引领读者一步步趋近中外医学从多源兴起、到各自迁延,再到汇流前行的生动而曲折的演变全景。第一讲“什么是医学史?”除了介绍医学史作为一门教育体制内的学科特别晚熟、作为实实在在的经验却异常古老这一知识背景,特别归纳了当代社会生活情境下的医学所具有的多重特质:它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公益性的社会建制和一种传统悠久的职业。这些特质不仅是理论上的概括,也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医学、审视医学和评价医学的多重视角和多重尺度。良医之所以难得,医学之所以向来被视为“最人文的科学”和“最科学的人文”,其根本缘由,就在于它历史地承载和积淀了如此多面、如此丰富,且如此沉重和严肃的认知内涵和现实功能。

第二至第五讲,追溯医学在欧洲、阿拉伯地区和中国不同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线索。主要凭借被动应对伤病和瘟疫的经验积累,并且多以混杂于巫术、宗教和体能修炼术的形式发挥作用,似乎是中古之前东西方医学的普遍常态。华夏上古文明的出土资料和文献中留存的大量药物记载,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对人体与物质环境关联感应的特殊认识和高度重视。从第六讲开始,进入现代医学历程的回顾。跨过中世纪漫长的修道院医学时期,又经过了医学院与医生行会为把握医疗主导权和医生认证权而反复争斗的时期,直到中世纪晚期,确立于医生职业化和相应的资格认证制度上的现代医学体系,才逐渐在西方国家扎稳根基。

文艺复兴以降,培根、笛卡尔倡导的还原论和精神、躯体分离的二元论,以血液循环的发现为标志的生理学的建立,物理学和化学的思维与方法的全面介入和广泛运用,从理论认识和技术实践虚实两个方面,合起来一道促成了临床医学的诞生。随后,以医院为核心的医学教育体系的兴起,为外科赢得了与内科平等甚至超越其上的全新地位。基于实验室研究的细菌学、免疫学等基础医学与着力防控疾病和维护人群健康的预防医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药物治疗革命”“现代社会的疾病:从艾滋到新冠”“现代医疗保健中的传统医学”“追问医学的本质与价值”等全书后面的五六讲,把视线从历史转向现实,对媒体空间里喧嚣一时的很多涉及医疗和医学的议论,作出了用事实说话、凭学理服人的专业回应。

2020-11-06 1 1 文艺报 content57078.html 1 《医学史十五讲》(第二版),张大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