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长安》把新中国军事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变迁书写得细腻逼真,把一代勇于献身国防工业的群体描写得栩栩如生,把一段热血沸腾的奋斗岁月编织得动人心魄,作品极具现实意义和地域、行业特征。
阿莹的小说《长安》围绕着一群他所熟悉的军工人而展开,小说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命运,是宏阔地对国家的关注、对时代的关注。在新中国军事工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他始终把笔墨对准和聚焦于一个个具体而普通的人。粗豪刚硬、隐忍且讲究谋略的忽大年,善良单纯、朝气蓬勃却又略显执拗任性的忽小月,性格爽直、刀子嘴豆腐心的黑妞,质朴纯良而寡言少语的满仓等40多个生动鲜活的人物,跃动在“长安人”的工作和生活中,构成了一个真实完整的世界。正是以人物命运纠葛为重要线索,围绕人物在工厂大院里的命运来铺排,才让这部小说塑造出了中国文学中一群活灵活现的军工人群像,书写出了一部中国军工人的心灵史。
阿莹从小生活在军工大院,曾在军工企业工作了20多年,可以说他书写的场景和故事、人物都是他最熟悉的。即使如此,为了创作好这部小说,他仍然深入扎实地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他翻阅了自己父母和数十位老军工人的档案,翻阅了多部军工企业的厂志,还阅读了大量的战争资料,可以说为创作这部小说下足了功夫,在反复思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创作路子。
《长安》讲述了从上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建于古都长安的共和国第一代军工企业长安机械厂30年的坎坷历史。小说的基本创作手法是现实主义的,从人物塑造到故事讲述,都严格遵循了现实主义的文学原则,尤其是对历史叙述的客观、包容和感性,显示了他在文学层面、精神层面对现实的认识和判断。难能可贵的是,阿莹在小说中特别重视日常情感叙事,让小说更具烟火气,更接地气,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整部作品富有鲜活而丰满的情感,这无疑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