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少数民族文艺

火一样的歌唱,钢一般的字句

——诗人辛劳和他的《捧血者》

□娜弥雅(蒙古族)

《捧血者——诗人辛劳》,道尔吉、张志坚编,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21年8月

封尘几十年后,诗人辛劳的名字被世人发现了。他的诗歌作品和他留下的精神,填补了早期内蒙古左翼文学历史上的空白,拓宽了研究者们的视野,也丰富了我们的历史叙事,对内蒙古区域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学史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

辛劳(1911-1945),原名陈晶秋,出生于呼伦贝尔市扎兰屯,是最早加入“左联”也是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内蒙古籍作家之一。但过去辛劳和他的作品并未受到文学史的关注,也未被经典化。不过他并未“永沉于文学的忘川之中”,历史不会忘记这样一位忠诚于文学事业和人类解放事业的诗人和战士。辛劳作品的结集出版,对更好地理解及认识中国现代文学史提供了新的视角。人们往往强调左翼文学和革命文学的意识形态色彩,很容易忽略其内部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由此,我们今天谈论辛劳这个名字和他的《捧血者》,不仅关系到他个人,也关系到整个20世纪文学史的历史传统。《捧血者》这个书名非常独特,就像作者本人,诗情十足,也触目惊心,很好地体现了他既作为诗人,也作为战士的双重身份。

据《捧血者》这本书的几篇回忆文章,辛劳好像从他的长相到性格都很另类:“天然卷曲的头发,浓眉下微微凹陷的眼窝里一对大眼睛,希腊式鹰钩鼻子下面精致如女性的嘴唇”和“一张狭长的脸,一头蓬乱的卷发”,还有身上的“乌克兰衫”, 都曾引起别人异样的目光。在艰苦的环境和战乱的条件下,热衷于《红楼梦》的爱好更是不被世人理解。追随西方作家,呕心沥血写长诗的习惯,也引发周围人对他的冷嘲热讽。可是他非但不妥协,还跟人发生争论。王元化在《忆辛劳》一文中提到,辛劳在文艺问题上曾与他“发生过相当激烈的争论”,但也表示“当时他对文艺的理解要比我们深刻得多”。从这些描述和回忆中,可以了解到当时“左联”文艺团队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因他的坚持,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别具一格、充满浪漫气息的左翼文学诗歌遗产。辛劳的作品具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力量,一种炽热、无法阻挡的情感,犹如奔腾的河流在字里行间流淌,自然、执着而又热烈。在《因为我需要控诉》一文中,辛劳提到,他的题材驱使他不得不喷发、不得不控诉。他一生饱受坎坷、饥饿、疾病、误解和嘲笑的折磨,尤其是在日本侵略时期,他的灵魂感受到一种极大的羞辱。为此,他通过诗歌、散文和小说等形式,表达了愤怒和强烈抗议,以文字揭穿了许多非正义的事件,呼唤人们站起来反击邪恶、解放中国。

革命文学往往着眼于实际目标和时效性反映。然而,从辛劳的诗歌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在形式表达上的创新精神,因为“他把诗本身虔诚地看成生命”。辛劳不仅有诗人的激情和才华,更注重学习和追寻诗歌的形式和灵感。与同时代人一样,他热爱新诗,用白话文创作,但非常注重运用意象、象征等艺术手法,使朴实的抒情诗更具深意和新鲜感。在当时的环境中,辛劳还有意识地学习借鉴国外诗歌形式,创作出内容和形式皆具独创性的作品。据赵文菊《寂寞者和他的血》一文可知,1941年6月10日,辛劳的《新十四行诗》发表在《江淮日报·新诗歌》专栏上。可见,他对诗歌艺术的探索已成为美谈。他的代表作《捧血者》,堪称那个时代最杰出的长诗之一,抒情与叙事参半,情感与故事衬托,给人独特的阅读体验。辛劳的艺术追求也呈现在其他文体创作中。他的散文写作也诗意盎然,风格优美,意象与情感相衬。

跟很多作家不同,辛劳喜欢辩论,喜欢控诉,用一种战斗的精神投入文学创作,也以诗人的激情投入到战争当中。如《因为我需要控诉》虽是一篇评论,但充满诗意的表达和真情的流露,他说:“我是一个因流亡而变成流浪者的;这些年在异乡的旅路上,好像骑在一匹顽悍的劣马上的人,动荡、颠簸,是不由自主的……在我的言语,用它刻绘了一个流亡者的流浪命运、一个流浪者战斗的血斑。”正如他的表述,他的诗歌中随处可见许多“火一样的歌唱”“钢一般的字句”。哭诉、揭露、争斗和盼望就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也是他投入战斗的目的。他一边投入解放人类的战斗,一边进行文学的辩论和创作,在《谈诗的出路》《与诗人们商量》等评论中,他批评当时诗歌的颓废和活力不足,同时积极引导,并与一些贬低当时诗歌成就、抹黑诗歌前途的人士展开争论,为诗歌的独特地位和发展辩护,为世人塑造出独立思考的文学家与战士的光辉形象。

据韩国华介绍,“九一八事变后,辛劳即与一批失去故土的青年流亡到上海,在民族外患深重的时代,他苦闷彷徨、忧国忧民、追求进步……参加并组织过青年救亡运动,曾三次被捕……直至死在狱中”,他为革命鞠躬尽瘁,履行了自己“为了自由的缘故,死在雪亮的刀锋之下”的诺言。辛劳的作品,处处洋溢着不畏惧、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而这种精神源于一个诗人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他憎恶日本侵略者对家园的践踏,诗歌和散文充满了激情澎湃的抵抗精神和誓死捍卫国家的强烈情感。

辛劳的一生是艰辛奋斗的一生,也是彰显诗性正义的一生。他热爱家乡、思念亲人,渴望早日回到故土,过上平凡而安稳的生活。同时,作为一名战士,他深爱自己的队伍,多次描绘过军队生活,对战友的英勇无畏精神表示赞同和敬佩。他更认同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并为此感到自豪。因此,时至今日,他的朋友、熟人和读者都以一种敬仰的心态阅读他的作品、接近他的灵魂,赞美这位纯粹的诗人。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2023-10-13 □娜弥雅(蒙古族) ——诗人辛劳和他的《捧血者》 1 1 文艺报 content71930.html 1 火一样的歌唱,钢一般的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