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牢固树立精品意识 扎实有效推进工作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名刊名社拓展计划2024年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本报记者 王 觅 刘鹏波

“为拓展‘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优秀选题创作的出版渠道,中国作协推出名刊名社拓展计划,这个计划自去年年初设立以来,不仅为众多刊物与相关作品提供重要的出版渠道,也进一步扩展了‘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征集优秀作品的平台。如今共有31家名刊名社参与该计划。”

5月21日,在京举行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名刊名社拓展计划2024年工作会议上,作家出版社董事长、社长鲍坚介绍说。会议邀请已有一定工作成果的名刊名社参与,旨在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研究进一步有效发挥名刊名社重要作用、继续扎实推进计划的思路和举措,确保“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可持续、高质量地发展。

话成效——

名刊名社推荐作品占重点推进作品的35%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启动于2022年8月初,截至2024年5月20日,先后共计32部作品被纳入计划并重点推进,目前已正式出版的作品有10部,分别是杨志军的《雪山大地》、关仁山的《白洋淀上》、王松的《热雪》、欧阳黔森的《莫道君行早》、周瑄璞的《芬芳》、刘庆邦的《花灯调》、翟妍的《霍林河的女人》、陈集益的《金翅鱼之歌》、老藤的《草木志》、津子围的《苹果红了》。

名刊名社拓展计划启动以来,31家正式加入计划项目的名刊名社中,19家推荐了作品,共计推荐作品45部。包括人民文学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等19家出版社中的13家推荐了作品35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收获》等12家期刊中的6家推荐了作品10部。

“拓展计划实施一年以来,名刊名社推荐作品中纳入重点推进作品行列的共计11部,占重点推进作品总数的35%,是‘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作品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颜慧在介绍拓展计划2024年工作情况时提到,这11部作品分别是:《芙蓉》杂志社推荐的《芬芳》、《民族文学》杂志社推荐的《红薯大地》、《钟山》杂志社推荐的《流转》《极顶》、百花文艺出版社推荐的《草木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推荐的《别人的太阳》、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荐的《金翅鱼之歌》、花城出版社推荐的《翠山情》、太白文艺出版社推荐的《太阳地》、湖南文艺出版社推荐的《立传笔记》、沈阳出版社推荐的《苹果红了》。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肯定了名刊名社拓展计划的成效:“‘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提出近两年,已取得这样的效果,相当可以。尤其是有的作品已经获奖,我觉得这个效益非常好。这个计划不仅仅是对某一题材的振兴,更是为新时代长篇小说如何提高质量和艺术品质,树立了标杆。”

谈现状——

作品的独特性和纵深感有待增强

《中国作家》于2022年第10期便开始设立“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栏目,首发了4部入选该计划的书稿,包括杨志军的《雪山大地》、关仁山的《白洋淀上》、欧阳黔森的《莫道君行早》和王松的《热雪》。除此之外,在审读大量来稿的过程中,《中国作家》主编程绍武发现,当前一些作品存在共性经验过多而个性经验过少的问题,导致作家和作品缺乏独特性,不少作品呈现出相似的模式。一些作者在文学素养方面尚欠缺,作品主题性强而文学性不足,描写浅表化、文字粗糙,缺乏对深刻细节的捕捉和对人物的深度塑造。此外,他认为,不少作品对时代性的理解过于简单,小说应该有独立的故事主线,而不是简单地图绘生活表象。

白烨多次参加重点推进作品改稿会,在审读稿件时也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对新生活了解不够、人物描写不够形象、故事相对冗长等,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中的“新”,他认为,这个“新”可以涵盖新时代、新时期,甚至可以回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更多是山乡变化的多方面,包括社会治理和家族关系等。“现实主义在长篇小说创作中仍然重要,建议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多体现个人特点,学习老一辈作家凸显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手法。”

“经典性作品不仅在于真实反映了生活,而是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新奇的艺术世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在改稿过程中观察到,一些作品拘泥于生活现实,在人物塑造上不够深入,缺乏新的精神内涵和独特性。他谈到,作家应该更新观念,在深刻把握现实世界基础上,创造与现实生活不同的艺术世界,以产生更加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把塑造人物放在首位,塑造具有深度和独特性的人物形象。现实主义是作家头脑中牢固的元素,但当前的创作更缺乏浪漫主义元素,鼓励作家发现并发展浪漫主义,在创作中加入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要读懂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意义,创作出有纵深感的文学作品,没有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就看不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变化和发展。”在《民族文学》主编陈亚军看来,缺乏对历史的了解会导致作品虽然文字丰富却内容单薄,无法引起读者共鸣。新时代的作家应该深刻把握时代变化,领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在矛盾和冲突中构建文学典型,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表现人性深处善恶的交错与激荡,塑造具有鲜明个性和高度概括力的人物形象。

《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认为,不少入选作品聚焦外在的变化,导致故事情节单一化、缺乏真实性,建议作家更加深入地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与当下时代的联系。同时,小说的人物不应都是完美无缺的形象,而要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深度。他为此提出建立容错机制的必要性,即允许人物和事件出现徘徊和曲折,这样能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真实和丰满。

展未来——

激发作家创作积极性,提供多方位支持

“无论是刊物还是出版社,发掘时代精品、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都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就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现实。”在《钟山》杂志社编辑部主任李祥看来,“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旨在催生文学精品,为新时代文学导航,鼓励作家深入生活、观察和提炼,创作出深度和温情并存的作品。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关注这一题材,如何避免选题同质化和创新不足便成为一个挑战。为此,他建议应多发掘新的视角,尝试创新性的选题和叙事方式,并建立更有效的田野考察机制,让作家能够更深入地体验生活。

“文学质量是名刊名社的生命线,也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新时代山乡巨变背景下提升文学质量尤为重要。”安徽文艺出版社总编办主任韩露认为,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推动文学创新发展。作家作为创作的主体,他们的创作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了文学作品的质量,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背景下,要为作家提供更多更好的创作平台和机会,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改稿会为作家创作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一批有潜力、有才华的年轻作家,为他们量身打造主题、跟踪创作过程,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湖南文艺出版社党总支副书记、总编辑、总经理谭菁菁建议,在推进“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过程中,首先要吸引更多实力派作家的参与,尤其是面对已完成大部分工作且有申报意愿的作家,要探讨如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处于选题策划阶段的作者,可以考虑实施专项扶持的办法,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支持,帮助他们深入生活、采访调研,确保创作过程的顺利进行。

作为具体承办方,作家出版社如何规划名刊名社拓展计划的下一步举措?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介绍说,作家出版社将增强与各刊社的合作力度,通过协作打造优质作品,增加合作空间和方式,提供相应资金支持。今后将继续利用专家改稿会这一有效手段,优化会议组织,确保改稿会的深度和效果。加强作品出版后的营销宣传,实施“4+1”宣传策略,开展主题文学活动,推进跨界融合和作品的IP转化,增强宣传推广效果。同时,各刊社也要提升推荐作品的质量,解决稿源内容同质化和艺术表现不成熟的问题,激发青年、新进和基层作家的积极性,通过设立创作扶持基金和提供编辑出版支持来帮助他们提高作品质量。

据悉,作家出版社下一步还将和未与会的其余刊社探讨如何实质性地推进后续工作,共同推动名刊名社拓展计划,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024-05-24 □本报记者 王 觅 刘鹏波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名刊名社拓展计划2024年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1 1 文艺报 content74681.html 1 牢固树立精品意识 扎实有效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