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我对新疆这片土地充满了深情”

王蒙《在伊犁》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记者 罗建森) “来参加这个会,我的心情是亢奋的,因为这是我在40年前写下的文字,讲述的是我40年前的经历。我感觉自己又重新回到了那个令人难忘的青壮年时代。”10月29日,在《在伊犁》新书发布暨研讨会现场,该书作者、“人民艺术家”王蒙动情地说。

此次活动由作家出版社主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出席并致辞。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胡友笋,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司长钟廷雄,作家梁晓声及1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活动由作家出版社社长、董事长鲍坚,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共同主持。

吴义勤在致辞中表示,王蒙的文学创作生涯跨越了70年,发表作品字数超过2600万字,进入耄耋之年后依然笔耕不辍,旺盛充沛的创造力令人钦佩。《在伊犁》的艺术魅力来自生活和人民,书中那些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都是作者坚守人民立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通过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写作手法创造出来的典型,他们身上传递出的勤劳、善良、勇敢、坚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发现生命之真、人性之善、生活之美。希望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向王蒙学习,做人民生活的歌者,坚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向历史的深度、社会的广度、生命的力度和艺术的难度进发,开创新艺术空间、创造新文学形态,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阅读这部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只要你用文学的眼睛去看世界、用文学的情怀去写世界,所有的经历其实都是财富。伊犁或者整个新疆,对王蒙而言正是如此。”阎晶明表示,《在伊犁》是新疆地区民族团结、民心相通的生动见证,作品所写的虽然是过去的岁月,但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现实意义。书中的叙事人老王,既是故事叙述者,也是民族团结的使者,“我们今天需要有更多老王这样的使者出现,发挥沟通民心的桥梁作用,让各族人民团结得更加紧密”。

与会专家认为,《在伊犁》是王蒙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历程的文学表达,也是中国当代历史的一份独特见证。作品以其坚定深刻的人民立场,真实细腻的情感描绘,书写了新疆各族人民间的深厚情谊。王蒙用他厚重而活泼的笔触,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团结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在伊犁》以其跨越文化差异和漫长时间的独特魅力,激励着广大作家继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加强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团结,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写作这些小说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历史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是生活的共同体,也是文学的共同体。我对新疆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充满了深情,能够在伊犁遇到这些朋友,我就够幸福的了,就够我感恩的了。这是新疆各族人民给我的馈赠,我在写作时当然是一种快乐的心情。”王蒙谈到,这种快乐的态度是一种责任,是对自己的责任,更是对家国的责任、对边疆的责任、对伊犁各族人民的责任,“我的快乐与深情,也是共同体的一种。这或许也是《在伊犁》在40年后重新出版的意义所在”。

据介绍,作家出版社多年来出版了王蒙的《加拿大的月亮》《苏联祭》《青狐》《笑的风》《从前的初恋》等20多部作品,1984年出版的《在伊犁》便是其中之一。《在伊犁》原名《在伊犁系列小说——淡灰色的眼珠》,收入《哦,穆罕默德·阿麦德》等9篇作品,文字优美、感情鲜活,极具地域风情,记录了王蒙在新疆伊犁独特的生活经历,塑造了乡村哲人穆敏老爹等经典形象。此次再版,作家出版社以上述版本为重要参考进行了重新编辑修订,并特别恢复了后续版本没有使用的代序《故乡行——重访巴彦岱》一文,在图书装帧风格上也力求淳朴大方、体现民族风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在伊犁》能够以完整和本真的面貌与读者见面,使其成为探索王蒙文学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范本。

2024-11-22 王蒙《在伊犁》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1 1 文艺报 content77056.html 1 “我对新疆这片土地充满了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