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掬水月在手,中华诗教长——读《掬水月在手:镜中的叶嘉莹》有感

学贯中西的诗词泰斗、享誉海内外的诗词教育大家叶嘉莹先生一生诗词创作不辍、才情卓著。《掬水月在手:镜中的叶嘉莹》以电影的大量采访素材为基础进行系统整编,将先生的自述、诗作与他人的回忆、感发熔于一炉,再辅以百余张高清剧照和手稿信札,力求以多元视角呈现出其人格、学养、精神世界高度统一的大师风采,弘扬中华古典诗词之美。

《掬水月在手》堪为先生言传身教的实录,是阐述古典诗词之美的读本。全书共分为“植本出蓬瀛”“入世已拼愁似海”“变海为田夙愿休”“要见天孙织锦成”四个部分,讲述先生以传承中华诗教文化为终身事业,历经坎坷而初心不改的诗词人生。四部分分别对应先生执教过的四所大学——台湾大学、哈佛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南开大学。每部分都由“叶先生自述”和“众说叶嘉莹”两大板块组成。前者采用第一人称视角,通过先生对个人诗词作品的解读,勾勒出辗转中国台湾、波士顿、温哥华等地,最后选择叶落归根,留在天津教书的丰厚人生。自述内容取自电影拍摄时的17次深度访谈及演讲,并结合先生部分文章内容补充而成。在“众说叶嘉莹”中,受访者包括她的学生白先勇、席慕蓉,汉学泰斗宇文所安等,将这位诗词大家跌宕起伏却写满诗意、历尽劫波而冰心犹存的一生,以及给他们带来的深远影响娓娓道来。本书呈现的是纪录片镜头中的叶嘉莹,也是以他人为镜映射出的真实而丰盈的叶嘉莹。这位“一生一世都以教书为事业”的诗词女儿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坚守和传承令人动容,她所散发的“弱德之美”彰显出她的诗词美学和人生哲学。该书不仅是一部女性的传记,更是以古典诗词之美,荟萃中华传统文化,观照当下的精神史诗。 (钟 芳)

2024-12-09 1 1 文艺报 content77303.html 1 掬水月在手,中华诗教长——读《掬水月在手:镜中的叶嘉莹》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