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花开》是青年作家黄军峰的纪实文学作品集,以中短篇报告文学为主。其中有多篇是主题性的报告文学创作,作者深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线,通过实地走访和扎实采访,深入挖掘燕赵大地上乡村典型个案的成功经验,形成文字后,大多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为在脱贫致富奔小康道路上勇往直前的乡村人民留下了生动的剪影和时代记录——河北阜平县龙王庙村人通过土地流转和食用菌种植,为自己“种下幸福和希望”(《种下幸福和希望》);邱县后段寨村通过大力发展红薯产业,成功地从一个落后乡村蝶变为名扬一方的红薯小镇(《寻宝平丘山》);位处燕赵坝上、沽源之地的大石砬村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在河北省林草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通过植树造林和引进金莲花种植项目,蹚出了一条生态扶贫之路(《金莲花开》);在以连泉村为代表的“太行红河谷”,红色波涛与绿水青山实现完美拥抱,成为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人们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活泉,赓续红色血脉与绿色发展相融合(《红色浸润的村庄》)……
丰饶的燕赵大地,有着不同区域、不同地理优势的村庄,作者善于抓准典型,他带着问题意识,通过实地探访、广泛采访与细致观察,发掘每一个在脱贫攻坚中脱颖而出的村庄的独特性,提炼出值得总结与推广的经验。比如在后段寨村,作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劳动力匮乏,土地分散经营效率低等问题,持续困扰着农村发展。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能不能找出一条新路子?”正是在这种普遍的困境之上,后段寨村的改革经验便具有了广泛的参考价值。不仅如此,作者还进一步挖掘了后段寨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上的成功经验,它凭借朴实、简单的改造列入省级美丽乡村。“它保留着历史的沧桑,保留着原始的乡村味道,乡村更像乡村却又不是落后的样子,农民更像农民,却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形象。”后段寨村在延续传统中形成新风貌,令人欣喜。又如在张家口市阳原县马圈堡乡榆林关,贫困曾是这里最顽固的“老赖”,而比现实贫困更害人的是精神贫困,曾经朴实、勤劳、善良、热情、智慧、勇敢的榆林关人,因穷而失去了精神气。扶贫先扶志,驻村书记组建唱歌队,从扶起贫困村民的志气、重振他们的精气神开始,如今的榆林关,“每天都能听到爽朗的笑声,每个夜晚都能看到歌声伴随着铿锵舞步”(《歌声与微笑》)。
这些年,作者采访过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各级美丽乡村,有着长期农村生活经验,这些篇章中的乡村风景描写渗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书中写人的篇章也有不少,如从大学教师半路转行做警察,在北京冬奥会上传递国旗而迎来荣耀时刻,后因连续加班突发疾病,不幸殉职,英年早逝的人民的好警察刘亚斌(《“半路”警察》);克服种种困难,割舍下家中的老人和女儿,远赴新疆巴州支援当地医疗事业,并通过“带徒”方式为当地培养医学后备人才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瘤科副主任樊小妹(《一位河北医生的援疆故事》);在一场洪灾中见义勇为,使30多户人家、198个村民免于受难,却不幸痛失亲人的“全国道德模范”王双廷、王生廷兄弟……作者每每能够深入人物的内心,与人物共情,这也使他采写的人物事迹,具有打动人、感染人的效果。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常山有个贾大山》。写贾大山的文章已有不少,而黄军峰的这篇尤其出色,在于他对人物的深入理解,尤其是通过艺术想象的方式,重点写了贾大山在三次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的内心活动,使这个人物的形象生动而立体地跃然于读者眼前。
书中还收录了一些事关社会发展的民生问题的篇章,如《电梯与人的距离》《厕所“美丽”说》《新颜》等,在鲜明的问题意识观照之下,作者以或温馨或峻急的文学书写,充分发挥了报告文学作为“文学轻骑兵”的功能。